传闻之中,张道陵有弟子王长、赵升随其习黄老之道,助炼龙虎大丹,丹成,服之返老还童,且去游而参访仙源。
一日,在北岳嵩山遇绣衣使者告诉他说:"中峰石室内,藏有《三皇秘典》、《黄帝九鼎丹书》,得而修之,可以升天!"于是张道陵斋戒而入石室,果然得到丹经道书,遂赴云锦山(即龙虎山),精思修炼,而得分形散影之术。
一日夜半似醒似梦之间,忽见那太上老君下降,对张道陵说:"近来蜀中有六大魔王,狂暴生民,你前往治之则功德无量,名录丹台矣!"乃授以"正一盟威符录",三五斩邪雌雄剑、阳平治都功印、平顶冠、八封衣、方裙、朱履等。以千日为期,约会于阆苑。
这才是叶千真正修炼的。
叶千真正修炼的,就是那三皇秘典,这绝对是整个修真界最为上层的强大功法,效果惊人,如若不是五斗米教擅长的是炼丹,符咒,而是法术和剑仙的话,说不定也能成为修真界当中的一个强势门派。
而且,随着时间的流转,加之一些意外的产生,现在传到叶千手上的时候,三皇秘典只剩下其中人皇秘典,天皇秘典早就已经遗失,黄帝九鼎丹书也早就已经不知道丢在了什么地方。甚至就连人皇秘典也是残缺不全,里面只有一份紫霄神诀……外加一些强大法术,很多东西已经遗失。
三皇斩邪雌雄剑,阳平治都功印,平顶冠,八封衣这些瑰宝全都已经消失,目前勉强留下来的,只剩下了人皇秘典,再加上正一盟威符箓!
人皇秘典乃是修真典籍,至于正一盟威符箓则是符咒典籍,这两本经书,成为了叶千现在闯荡的最大的依仗。
当然,还有一样,就是那阳平治都功印……并不是真正的阳平治都功印,真正的阳平治都功印早就已经遗失,这一尊方印乃是天烨老人也就是叶千的师傅传承下来的。
也是叶千身上唯一的,真正货真价实的法器。这是天烨老人炼制的法器,留给叶千唯一的宝物,虽然只是一个赝品,但是,效果也是惊人。
阳平治都功印,镇压一切邪恶,惩治妖鬼,吸收鬼物精华,化为己用,即便是在灵气稀疏的现代,也能给五斗米教传人一条活路,或许,这才是叶千真正追着这个鬼修不放的原因。
如果能够以阳平治都功印将这个鬼修炼化的话,以鬼修练气三层的实力,绝对能给自己带来极大程度的提升。
总之,身为天师道的传人,叶千有两个办法能够提升自身的实力。一个方法是通过玉石吸收灵气,这种方法最为简单,最为方便,也是最佳办法。只是,麻烦的就是这个玉石,价格昂贵,自己有些承受不住。
另外一个办法,就是通过阳平治都功印将厉鬼炼化,从而吸收鬼气。
鬼气,也是灵气当中的一种,只是这种气息多过于阴邪,吸收太多,对身体影响比较大,而且炼化起来比较艰难,远远比不上玉石的速度。所以,如果可能的话,叶千尽量会选择使用玉石来修炼,那样才是最佳的修炼办法。
在张宏良离开之后,叶千盘膝而坐,开始吸收手中玉石当冲储存的灵气,这些玉石虽然说比不上之前那些,但是也算是相当不错了。一块块玉石,在叶千手中化作粉碎,完全变成了粉末,干燥的粉末。
里面的灵气,已经被完全吸收干净,基本上无法发挥出什么效果。
时间一分一秒的过去,一块块完美的玉石,在叶千手中崩碎,化作齑粉散落在地面上。
咚咚咚……
也不知道过去了多长时间,门口又传来了一个敲门声音,叶千嘴角微微翘起,浮现出来一丝微笑:"请进……"
吱呀一声,房门打开,在这个寂静的夜晚当中,这一个声音显得略微有些恐怖,借助着房间的光芒,一个人影,逐渐出现在叶千面前,低垂着一个脑袋,似乎不敢去看叶千的模样一般,身材纤细修长,在灯光之下,显得如梦似幻,越发的漂亮。
张楚,这个小丫头。
本身就是一个富家千金,这种富家千金,一般来说老爹都长得不咋的,就跟那张宏良差不多,但是这种人有钱,老婆一般很漂亮,老婆漂亮的话,这女儿自然也差不了多少了。即便是以叶千的目光来看的话,这个张楚也是一个绝对的美人胚子。
只是现在这个小美人,却是满脸的羞涩,虽然说这个叶大师说的只是让自己过来画符,可是,孤男寡女的,一想到要在这个几乎算得上是陌生的男人面前赤裸身躯,让这个男人在自己清白的身子上面画画,张楚就是忍不住满脸羞红。
心脏砰砰砰的跳动个不停,张楚都不知道自己究竟是如何走到这里来的。但是,没办法,张楚心中在害怕,对于那个鬼的害怕,那个鬼,实在是带给了张楚太多的恐惧,让张楚难以忘怀,尤其是晚上那一幕,更是不断在眼前回荡,离开了叶千身边,张楚甚至感觉自己随时都有可能被那个厉鬼找上门儿一样。
那种感觉,令人不寒而栗。
只有在叶千面前,张楚才能感觉到一种微薄,单薄的安全感。
"叶……叶大师,我来了……"张楚好不容易鼓起勇气抬起头,看了一眼叶千,旋即那个小脑袋立马垂了下去。
"嗯……"叶千点了点头,指着床铺,站了起来:"你坐吧,我去准备一下……"
张楚带着一丝犹豫,坐到了床铺上面,本身还有些不好意思的,虽然说这是自己家里面的,但是现在,张楚反倒是感觉好像叶千才是主人,自己只是一个客人一样,那种感觉,相当的奇怪。
不过这种奇怪的感觉,并未曾持续多长时间,很快张楚就被前面叶千的动作给吸引住了。
微信扫一扫,公众号看小说,有记录100%不丢失
游龙文斋